(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)

找到 : 3931 词
汉字 意思
biàn ①<动>争论;争辩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「孔子东游,见两小儿~斗。」 ②<动>申辨;辩解。《中山狼传》:「狼亦巧~不已以求胜。」 ③<形>有口才,能言善辩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及宾客~士说王万端。」 ④<形>动听。《五蠹》:「子言非不~也。」 ⑤<动>通「辨」,分辨;辨别。《望洋兴叹》:「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不~牛马。」|;
biàn ①<动>分别;辨别。《孟子·鱼我所欲也》:「万钟不~礼义而受之。」《木兰诗》:「又兔傍地走,安能~我是雄雌。」 ②<动>通「辩」,辩论;申辩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「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~。」 bàn同「辦」,治理。《荀子·议兵》:「城郭不~,沟池不抇。」|;
biàn ①<动>变化;改变;发生事变。《涉江》:「吾不能~心以从俗兮。」《察今》:「譬之若良医,病万~,药亦万~。」《赤壁赋》:「盖将自~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一瞬。」 ②<动>变通;灵活应变。《柳敬亭传》:「此子机~,可使以其技鸣。」 ③<名>事变,突发事件。《隆中对》:「天下有~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。」|;
biàn ①<动>拍手;两手相击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「帝喾乃令人~,或鼓鼙,击钟磬,吹苓展管箎。」 ②击;搏。【抃牛】用力使两牛相击,比喻勇力超群。《法言·渊骞》:「秦悼武、乌获、钎鄙,扛鼎~,非绝力邪?」|;
biàn ①<动>走遍;踏遍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「行贾~郡国。」 ②<形>周遍;普遍。《雁荡山》:「凡永嘉山水,游历殆~。」《曹刿论战》:「小惠未~,民弗从也。」 ③<副>逐一地,广泛地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公子引侯生坐上坐,~赞宾客。」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「余因得~观群书。」 ④<形>周,全。《蚕妇》:「~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。」 ⑤<量>次,回。《范进中举》:「范进不看便罢,看了一~,又念了一~。|;
便 biàn ①<名>便利;方便。《过秦论》:「因利乘~,宰割天下。」 ②<动>有利于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将在外,主令有所不受,以~国家。」 ③<形>简便,轻便。《冯婉珍》:「以枪上刺刀相搏击,而~捷猛鸷终弗逮。」 ④<副>就,即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槌床~大怒。」 ⑤<连>即便,即使。《兵车行》:「~至四十西营田。」 pián ①<形>安逸。《墨子·天志中》:「百姓皆得暖衣饱食,~宁无忧。」 ②<形>口才好;能说会道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~言多令才。」【便嬖】受宠幸的亲近小臣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~不足使令于前与?」|;
biàn<动>拍手;用手拍打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「翘关扛鼎,~射壶博。」 fèn<动>扫除。《礼记·少仪》:「扫席前曰~。」 fān<动>通「翻」。上下飞翔。《诗经·周颂·小毖》:「肇允彼桃虫,~飞维鸟。」 pīn<动>舍弃;不顾惜一切。晏几道《鹧鸪天》:「当年~却醉颜红。」|;
biàn<动>高兴;喜欢。《苏轼》喜雨亭记:「农夫相与~于野。」|;
bié ①<动>分;分开。《苏武》:「~其官属常惠等,各置他所。」 ②<动>区别;分别。《柳毅传》:「而大小毛角,则无~羊焉。」 ③<动>离别;告别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却与小姑~。」 ④<副>另外;别外的。《琵琶行》:「~有幽愁暗恨生。」《赤壁之战》:「如有离违,宜~图之。」【别肠】离别之情。【别驾】官职名。汉时为州刺史的属官,隋唐一度改为「长史」,后又恢复。宋时改为「通判」。【别传】旧史书的一种分类。专记载某人的逸闻趣事,以补充正传的不足。|;
biān ①<动>打马;驱赶马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「马不出者,助之~之。」 ②<名>马鞭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「虽~之长,不及马腹。」 ③<名>古刑名,古代官刑之一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「薄刑用~扑,以威民也。」 ④<名>竹根。张公宾《新竹》:「新~暗入庭,初昃两三茎。」 ⑤<名>古兵器名,有竹制、铁制两种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「操~使人,则役万夫。」|;
biān ①<动>用石针扎刺皮肉以治病。【引】刺。欧阳修《秋声赋》:「其气栗冽,~人肌骨。」 ②<动>规谏;纠正。王迈《简同年刁时中俊卿》:「君盍~我失?」 ③<名>古代治病用的石针。 ④<动>救治。韩愈《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》:「箴石非所~。」|;
biān ①<名>古代用来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「读《易》,韦~三绝。」【引】书或书的一部分。王安石《送石赓归宁》:「开~喜有得,一读瘳沉疴。」 ②<动>按次序排列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「臣入~席,出川陪乘。」 ③<动>编联。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「温舒取泽中蒲,截以为牒,~用写书。」 ④<动>编写。《韩非子·难三》:「法者,~著之图籍。」 ⑤<动>编织编结。《荀子·劝学》:「以羽为巢,而~之以发,系之苇苕。」 ⑥<动>编入户籍。《荀子·儒效》:「不用,则退~百姓而悫。」【编贝】排列编串的贝壳,因洁白整齐,借喻牙齿之美。《韩诗外传》:「目如擗杏,齿如~。」|;
biān ①<名>边界;边疆。《论积贮疏》:「卒然~境有急。」 ②<名>边缘。《过故人庄》:「绿树村~合,青山郭外斜。」 ③<名>近旁;旁边。《木兰诗》:「暮宿黄河~。」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「故垒西~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」 ④<名>边际,尽头。杜甫《登高》:「无~落木萧萧下。」 ⑤<名>方。刘禹锡《竹枝词》:「东~日出西~雨。」【边幅】布帛的辽沿,借喻人的衣着仪表。|;
biāo ①<动>火星迸飞,迸飞的火焰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「扬芒~而绛天兮。」 ②<动>燃烧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「若举炎火以焚飞蓬,覆沧海而注~。」 ③<动>闪光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「海内云蒸,雷动电~。」 ④<形>迅速,迅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「于时六合云扰,奸雄~。」 ⑤<形>赤色。扬雄《甘泉赋》:「前~阙而后应门。」|;
biāo ①<名>末端;顶端。亦指树的末梢。泛指高而尖的物体。《蜀道难》: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~。」 ②<动>高举。周密《观潮》:「有乘骑、弄旗、~枪、舞刀于水面者。」 ③<名>标记;标志。《范进中举》:「手里插个草~。」 ④<动>写明。《哨遍·高祖还乡》:「明~着册历,见放着文书。」 ⑤<名>标准,榜样。《狱中杂记》:「械系不稍宽,为~准以警其余。」 ⑥<名>清代军队编制名称,一标辖三营。《三元里抗英》:「城内督~抚~旗满官兵,均欲奋勇出城决战。」|;
biāo ①<名>虎皮上的斑纹。【引】比喻文采鲜明。《法言·君子》:「曰以弸中而~外也。」 ②<名>小虎,虎。庾信《枯树赋》:「熊~顾盼,鱼龙起伏。」 ③<形>比喻身材魁梧。《北史·斛律光传》:「马面~身,神爽雄杰。」 ④<动>明悟,使明白。蔡邕《处士叔则铭》:「童蒙来求,~之用文。」 ⑤<量>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行、队。睢景臣《哨遍·高祖还乡》:「见一~人马到庄门。」 ⑥姓。|;
biāo<动>长发下垂。潘岳《秋兴赋》:「斑鬓~以承弁兮,素发飒以垂领。」 piáo<名>长髦。马融《长笛赋》:「寒熊振颔,特麚昏~。」|;
biāo<名>狂风;旋风。【又】泛指风。班倢伃《怨歌行》:「常恐秋节至,凉~夺炎热。」【飙尘】狂风吹起的尘土,比喻行止无常。《古诗十九首》:「人生寄一世,奄忽若~。」|;
biǎn ①<动>下葬,将棺材放于墓穴。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:「既至圹,将~,而柩不肯进。」【又】泛指埋葬。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「乃有掩骼埋~之制。」 ②<名>指墓穴;坟地。陆龟蒙《次幽独君韵》:「如何孤~里,犹自读三坟。」(三坟:古代典藉.)|;
biǎn ①<动>减少;减低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「每~节军粮,欲使离散。」 ②<形>给予低的评价,与「褒」相对。《后汉书·董扶传》:「~纤介之恶。」 ③<动>降级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「~蜀王更号为侯,而使陈庄相蜀。」【又】指降职又外放。|;
biǎn ①<名>一种帽子。古代吉礼之服戴冕,常礼之服戴弁,弁分皮弁(武冠)和爵弁(文冠),皮弁用于田猎或征伐,爵弁用于祭祀。 ②<名>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加冠礼,以示成人,称作弁。 ③<名称武官为弁>。 ④<动>放在前面。龚自珍《送徐铁孙序》:「乃书是言,以~君之诗之端。」 ⑤<形>急;快。《礼记·玉藻》:「~行,剡剡起屦。」 ⑥<形>惊惧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「有烈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,予甚~焉,予甚栗焉。」 ⑦<动>用手搏斗。《汉书·甘延寿传》:「试~,为期门,以材为爱幸。」 pán表示快乐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「~彼鸒斯,归飞提提。」|;
biǎn ①<形>窄小,指衣服或地方。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「夫形大,衣不得~。」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「齐国虽~小,吾何爱一牛?」 ②<形>心胸狭隘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「斯则仆之~哉。」|;
biǎo ①<名>外衣。《庄子·让王》:「子贡乘大马,中绀而~素。」 ②<名>外表;外面。《赤壁之战》:「江~英豪咸归附之。」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:「山河~里潼关路。」 ③<名>上面。《复庵记》:「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~。」 ④<名>标记;标志。《察今》:「循~而夜涉。」【又】<动>作标记。《察今》:「使人先~澭水。」【又】<名>特指幌子,酒旗。《晏子春秋·宋人沽酒》:「为器甚洁清,置~甚长,而酒酸不售。」 ⑤<名>臣下给皇帝的奏章,如《出师表》、《陈情表》。|;
bà ①<动>罢免。《芋老人传》:「及为吏,以污贿不饬~。」 ②<动>停止。《论语·子罕》:「欲~不能,既竭吾才。」 ③<动>结束。《琵琶行》:「曲~曾教善才服,妆成每被秋娘妒。」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既~归国。」【又】完;尽.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:「只吹得水尽鹅飞~。」 pí<形>通「疲」。《过秦论》:「率~弊之卒,将数百之众。」《论积贮疏》:「~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。」|;
bà ①<名>古代诸侯的盟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此五~之伐也。」 ②<动>称霸。《垓下之战》:「遂~有天下。」 ③<动>出群超众。《文心雕龙·事类》:「才为盟主,学为辅佐,主佐合德,文采必~。」 ④<形>蛮横。《窦娥冤》:「要~占我为妻。」【霸业】统一天下或称霸一方的事业。|;
bà<形>低矮;短小。陆游《藏丹洞记》:「地中获瓦缶~矮,贮丹砂云母奇石,或料然类黄金。」|;
bài ①<动>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。两手合于掌于胸前,头低到挨着手,后世指下跪叩头。《陈情表》:「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,谨~表以闻。」《鸿门宴》:「哙~谢,起,立而饮之。」【又】拜见;谒见。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上堂~阿母。」 ②<动>授给官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又以相如功大,~为上卿。」 ③<动>接受任命。《指南录后序》:「于是辞相印不~。」【拜首】跪下拱手及地,头俯在手上的一种礼节。|;
bài ①<动>毁坏;颓坏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「涉河,侯车~。」【又】<形>毁坏的。《促织》:「于~丛草处,探石发穴。」 ②<形>腐败,凋残。《卖柑者言》:「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~絮其中也哉?」《芙蕖》:「只有霜中~叶,零落难堪。」 ③<动>毁弃;背弃。《过秦论》:「于是从散约~,争割地而赂秦。」 ④<动>失败,指打败仗,亦指事情不成功。《殽之战》:「秦师轻而无礼,必~。」【又】<动使动>使……失败。《殽之战》:「~秦师于殽。」【败北】溃败。北,回头跑,溃散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「曹沫为鲁将,与齐战,三~。」|;
bài ①<名>稻田杂草。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:「若其不用,用秕~也。」 ②<形>卑微。【稗史】记录轶闻琐事之书。魏源《寰海后十首》:「梦中疏草苍生泪,诗里莺花~情。」|;
bàn ①<动>办理;治理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「项粱常为主~。」(主,主持) ②<动>处罚;惩戒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费祎传》:「君信可人,必能~贼者也。」 ③<动>做成;具备。《孤儿行》:「大兄言~饭,大嫂言视马。」《赤壁之战》:「船,粮,战俱~。」 ④<动>对仗。《赤壁之战》:「卿能~之者诚决。」 ⑤<动>创设。《冯婉贞》:「是年谢庄~团,以三保勇而多艺,推为长。」 ⑥<动>置;筹措。《乐府诗集·陇西行》:「促令~粗饭,慎莫使稽留。」|;
bàn ①<名>一半,二分之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侯生曾无一言~词送我。」 ②<名>中间。《登泰山记》:「~山居雾若带然。」 pàn<量>大块。《汉书·李陵传》:「令军人持二升糒,一~冰。」【半壁】1.墙的一半.2.半边。刘沧《雨后游南门寺》:「~楼台秋月迥,一川烟水夕阳平。」|;
bàn ①<名>同伴;伙伴;伴侣。《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》:「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~好还家。」 ②<动>陪伴;陪着。屈原《悲回风》:「~张弛之信期。|;
bàng ①<动>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。《召公谏厉王弭谤》:「厉王虐,国人~王。」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「能~讥于市朝,闻寡人之耳者,受下赏。」 ②<动>毁谤。《屈原列传》:「信而见疑,忠而被~。」【辨】诽,谤,讥.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.谤,是公开指责;诽,是背后议论、嘀咕;讥,是讥刺.【谤木】议论是非,指责过失的木牌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「臣闻尧舜之世,涑鼓~,立之于朝。」【谤书】1.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。2.专指《史记》|;
bàng<动>靠近;临近。《木兰诗》:「双兔~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」【又】依靠;依附。《晋书·王彪传》:「公阿衡皇家,便当倚~先代耳。」 pàng ①<名>旁边;侧面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两家求合葬,合葬华山~。」《张衡传》:「~行八道,施关发机。」【傍妻】妾。《汉书·元后传》:「好酒色,多取~。」|;
bào ①<动>断狱,判决罪人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「闻死刑之~,君为流涕。」 ②<动>报恩;报答。《陈情表》:「尽节于陛下之日长,~养刘之日短也。」 ③<动>报仇;报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「然则将军之仇~,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。」 ④<动>答复;回信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计未定,求人可使~秦者。」《西门豹治邺》:「烦大巫妪为入~河伯。」 ⑤<动>到……去,前往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~府。」|;
bào ①<动>用手臂合围。《赤壁赋》:「挟飞仙以遨游,~明月而长终。」 ②<动>环绕。杜甫《江村》:「清江一曲~村流。」 ③<动>怀抱;怀有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「至于长者之~才而困,则又令我怆然有感。」《祭妹文》:「然则~此无涯之憾。」 ④<名>胸怀;抱负。《宋书·范晔传》:「然区区丹~,不负夙心。」《兰亭集序》:「或取诸怀~,晤言一室之内。」 ⑤<动>凭靠。《阿房宫赋》:「各~地势,钩心斗角。」 ⑥<动>看守,守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嬴乃夷门~关者也。」【抱冰】比喻含辛茹苦自动图进。【抱璞】此词源于卞和献和氏璧而得罪断脚的故事。后比喻怀才不遇,也比喻保持本色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「仆不能参迹于若人,故~而优游。」【抱柱】《庄子·盗跖》:青年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梁下会面,女子未准时赴约,尾生久等。大水冲来,尾生抱首梁柱守约不离开,后被淹死。所以「抱柱」指恪守信义。|;
bào ①<形>又猛又急;突然。《狼》:「屠~起,以刀劈狼首。」《察今》:「雍水~益,荆人弗知。」 ②<形>凶残。《陈涉世家》:「伐无道,诛~秦。」 ③<动>欺凌;损害。《周处》:「并皆~犯百姓。」 ④<形>急躁;暴躁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我有亲父兄,性行~如雷。」」 pù ①<动>晒,后作「曝」。《劝学》:「虽又槁~,不复挺者。」 ②<动>暴露。《六国论》:「~霜露,斩荆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」|;
bào<动>孵,禽鸟伏卵。韩愈《荐士》:「鹤翎不天生,变化在啄~。」|;
bào一种像虎而比虎小的野兽。【豹变】1.像豹子的花纹那样变化,比喻润饰事业、文字或迁善去恶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禅传》:「降心回虑,应机~。」2.比喻地位高升而显贵。刘峻《辨命论》:「视彭、韩之~,谓鸷猛敌致人爵。」【豹略】1.用兵的战略。2.统兵者的名号。《新唐书·朱滔传》:「左右将军曰虎牙、~,军使曰鹰扬、龙骧。」【豹韬】1.古代兵书《六韬》篇名之一,相传是图代姜太公「阴谋图王」之作,经后人研究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「故通许由之意,《金縢》《豹韬》废矣。」【豹隐】比喻伏处隐居,自洁身。骆宾玉《秋日别侯四》:「我留安~,君去学鹏抟。」|;
bá ①<动>拔起;抽出。《垓下之战》:「力~山兮气盖世。」《鸿门宴》:「项庄~剑起舞。」 ②<动>选拔;提拔。《出师表》:「是以先帝简~,以遗陛下。」《陈情表》:「过蒙~擢,宠命优渥。」 ③<动>突出;超出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「势~五岳掩赤城。」 ④<动>攻下;攻取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其后秦伐赵,~石城。」【拔萃】1.指才能突出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蒋琬传》:「琬出类~,处群僚之右。」2.指唐代破格考核授予官职制度.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下》:「选未满而试文三篇,谓之宏辞,试判三条,谓之~,中者即授官。」【拔茅】指引荐推举。【拔薤】比喻铲除豪强暴族。苏轼《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》:「~已观贤守政,摘蔬聊慰故人心。」【拔尤】选拔超众的人才.|;
bá ①<动>翻山越岭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「~山川。」 ②<动>踏;踩。《进学解》:「~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」 ③<名>一种文体,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,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。 ④<形>专横.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「而遂乘资~扈,肆行酷烈割剥元元,残贤害善。」|;
bái ①<名>白色。《捕蛇者说》:「永州之野产异蛇,~质而黑章。」 ②<形>纯洁;干净。《石灰吟》:「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~在人问。」 ③<形>明亮;光明。《赤壁则》:「相与枕藉手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~。」 ④<形>清楚;明白。《荀子·天论》:「功名不~。」《书搏鸡者事》:「然使君冤未~,犹无益也。」 ⑤<形>真诚;坦白。《庄子·天地》:「机心存于胸中,则纯~不各。」 ⑥<动>禀告;陈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便可~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」 ⑦<副>单单;只是。《红楼梦》:「要是~来逛逛呢便罢。」 ⑧<名>指罚酒用的酒杯,也泛指酒杯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「飞觞举~。」【白衣】1.白色的衣。杜甫《可叹》:「天上浮云如~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」2.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,犹言「平民」,「老百姓」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:「以为不宜与~会。」3.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。《汉书·龚胜传》:「闻之~,戒君勿言也。」|;
bèi ①<动>具备;完备。《劝学》:「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~焉。」 ②<形>齐全;周详;周到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吾所以待侯生者~矣。」《芙蕖》:「其事不一而足,请~述之。」 ③<副>尽;皆。《左传》:「~。」 ④<动>充数;充备。《毛遂自荐》:「愿君即以遂~员而行矣。」 ⑤<动>防备;准;预备。《殽之战》:「居则具一日之积,行则~一夕之卫。」【又】<名>事先的准备。《五蠹》:「事异则~变。」|;
bèi ①<动>违背,相冲突。《殽之战》:「勤而无所,必有~心。」 ②<形>荒谬。《察今》:「守法而弗变则~。」 ③<形>昏惑;糊涂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「先生老~乎?|;
bèi ①<名>脊背〖引〗物体的后面、反面或上面。王安《石元丰行示德逢》:「田~坼如龟兆出。」 ②<名>堂屋的北面。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:「焉得谖草,言树之~。」 ③<动>背对着;背靠着。《后汉书·铫期传》:「期乃更~水而战,所杀伤甚多。」 ④<动>违背;违反。《上书谏吴王》:「弃义~理,不知其恶。」 ⑤<动>背向;离开。如「~井离乡。」 ⑥<动>背诵,凭记忆诵读。 ⑦<形>不顺。李白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:「才将圣不偶,命与时俱~。」 ⑧<名>日光通过云层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周围形成的光圈的外围。《元史·天文志一》:「日有~气,重晕三珥。」 ⑨<名>同「褙」裱褙。张怀瓘《二王等书录》:「晋代装书,真草浑杂,~纸皱起。」 bēi负荷,用背驮东西。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:「~一古破锦囊。」|;
bèi ①<名>被子。 ②<动>覆盖。《促织》:「成归,闻妻言,如~冰雪。」 ③<动>加在……之上,加于,给于。屈原《哀郢》:「众谗人之嫉妒兮,~以不慈之伪名。」 ④<动>遭受;蒙受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「秦王复击轲,~八创。」《论积贮疏》:「禹汤~之矣。」 ⑤<介>表被动。《屈原列传》:「信而见疑,忠而~谤。」 pī ①通「披」,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。《陈涉世家》:「将军身~坚执锐,伐无道。」 ②<动>分散;散开。《屈原列传》:「屈原至j江滨,发行吟泽畔。」【辨】衾,被。先秦时,作卧具的「被子」不用「被」表示.小被称「寝衣」,大被称为「衾」。|;
bèi ①原数的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。 ②<动>通「背」,背向;背对着;违背;违反;背叛;背诵。 ③通「悖」,悖逆乖戾。《管子·五辅》:「上下无义则乱,贵贱无分则争,长幼无等则~,贫富无度则失。」 péi<动>陪伴;伴随。《穆天子传》:「丧三即位,周室父兄子孙~之。」【倍谲】1.比喻各持一见,更相立异。《庄子·天下》:「俱诵《墨经》,而~不同,相谓别墨。」2.同「倍僪」,太阳周围的光气。|;
bèi<动>在布、皮、石头上反复磨擦刀。冯梦龙《笑府·刺俗》:「急趋入取厨下刀,于石上一再~。」|;
bèn ①<名>尘土;灰尘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元丰四年》:「尘~四起,居人骇散。」 ②<动>尘土飞扬。《新唐书·郭子仪传》:「尘且~,飞矢射贼。」 ③<动>聚;积聚。陆游《监丞周公墓志铭》:「当是时,自郡至属县,流民~集。」 ④<形>涌出。苏洵《上张侍郎第一书》:「日数千言,~然溢出。」 ⑤<形>并;一齐。《明史·王@传》:「山东、河南饥民就食者~至。」 ⑥通「笨」,不灵活。|;
bèn ①<形>愚笨;不聪明;不灵活。李开先《宝剑记》:「这灶下~汉生活何难之有?」 ②<动>奔向;走向。《刘知远诸宫调·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》:「怎恁地徤捷,欲~草房去。」 ③<名>地名。河北省滦南县倴城。|;
bèng ①<动>奔散;走散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满宠传》:「督将~走,死伤过半。」 ②<动>喷射;涌流。《琵琶行》:「银瓶乍破水浆~。」|;
bèng<动>下葬,把灵柩埋入土里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「司墓之室有当道者,毁之,则朝而~。」 péng ①<名>古时用来张设箭靶的矮墙。 ②<名>分水的堤坝。 ③<动>通「朋」,群集,群聚。 pīng连用为「堋堋」,象声词。|;
bì ①<动>仆倒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「郑人击简子中肩,~于车中。」 ②<动>倒台;垮台。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「多行不义必自~。」 ③<动>杀死;死。《狼》:「又数刀~之。」《促织》:「及扑入手,已股落腹裂,斯须就~。」|;
bì ①<动>咆哮;怒吼。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》:「其水尚崩浪万寻,悬流千丈,浑洪~怒,鼓若山腾。」【又】巨大。郦道元《水经注·渐江水》:「~响外发,未至桥数里,便闻其声。」 ②用力;又指蠵龟,大海龟。《杨升菴全集·龙生九子》:「一曰~屃,形似龟。」|;
bì ①<动>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,不准行人过往。【又】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行列.杜甫《赠李八秘书三十韵》:「往时中补右,扈~上元初。」 ②<动>倾斜,重心偏向一方。|;
bì ①<动>败坏。《教战守策》:「数十年间,甲兵顿~。」《训俭示康》:「风俗颓~如是。」 ②<名>弊病;害处。《六国论》:「非兵不利,战不善,~在赂秦。」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「举先王之政,以兴利除~。」 ③<形>困乏;疲惫。《过秦论》:「率疲~之卒,将数百之众。」《出师表》:「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~。」【又】通「敝」,困顿;失败。《过秦论》:「秦有余力而制其~。」|;
bì ①<动>遮住;遮掩。《鸿门宴》:「常以身翼~沛公。」 ②<动>蒙蔽。《论语·阳货》:「女闻六言六~矣乎。」【又】受蒙蔽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「由此观之,王之~甚矣。」 ③<动>隐藏,躲藏。《黔之驴》:「~林间窥之。」 ④<动>总括;概括。《论语·为政》:「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~之,曰:思无邪。」|;
bì ①<动>遮蔽,掩蔽。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「公族,公室之枝叶也,若去之,则本根无所~荫也。」【又】庇护;保护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「今夫二子者俭,其能足用矣,用足则族可以~。」 ②<动>依托;寄托。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「无一瓦之覆,一垄之植以~而为生。」 ③<动>通「裨」,弥补,补助。|;
bì ①<动>闭门。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「公筑台临党氏,见孟任,从之,~,而以夫人言,许之。」【引】闭,教宗,不通达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「时,事之征也;……,~其事也。」 ②<动>停止;终尽。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「视尔不臧,我思不~。」 ③<形>谨慎,慎重。《尚书·大诰》:「天~毖我成功所,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。」【閟宫】神宫;庙宇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「~有侐,实实枚枚。」|;
bì ①<名>。古代用以捕捉禽兽的长柄网。《庄子·胠箧》:「夫弓驽~弋机毕之知多,则鸟乱于上矣。」 ②<动>完毕;结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度道里会遇之礼~,还,不过三十日。」【又】<动使动>使……完毕;使……结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~礼而归之。」 ③<副>都,全部。《论积贮疏》:「政治未~通也,远方之能疑者,并举而争起矣。」|;
bì ①<名>偏颇;邪僻。陆九渊《与张辅之》:「古之所谓曲学~行者,不必淫邪放僻。」 ②<形>巧言谄媚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「民渐渍恶俗,贪饕险~,不闲义理。」|;
bì ①<名>刑法;法律。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「制参~,铸刑书。」 ②<名>君主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「荡荡上帝,下民之~。」 ③<动>征召。《张衡传》:「举孝廉不行,连~公府不就。」 ④<动>通「避」。《殽之战》:「其北陵,文王之所~风雨也。」 pì ①<动>开;打开。《促织》:「巫从旁望空代祝,唇吻翕~,不知何词。」 ②<动>开辟;开垦;开设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「欲~土地,朝秦楚。」《治平篇》:「隙地未尽~,闭廛未尽居也。」《病梅馆记》:「~病梅之馆以贮之。」 ③<动>排斥;驳斥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「~邪说,难任人,不为拒谏。」 ④<形>偏僻;僻远。《汉书·萧何传》:「何买田宅必居穷~处。」 ⑤<动>比喻,打比方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「有为者~若掘井,掘井九仞而不及泉,犹为弃井也。」【辟谷】古代一种养生之术.不吃五谷,专靠服气长生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「乃学~,道引轻身。」【辟易】1.bì惊退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「赤泉侯人马俱惊,~数里。」2.pì整治。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「地未~,不操床,不出粪。」|;
bì ①<名>古代捕捉禽兽用的长柄网。 ②<名>指旌旗之类的仪仗。《乐府诗集·凯容宣烈乐》:「翠盖耀,~帟凝晨。」|;
bì ①<名>圆形扁平中央有孔的玉。《鸿门宴》:「我持白~一双,欲献项王。」 ②<名>泛指美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赵惠文王得楚和氏~。」【璧合】像美玉结合在一起,比喻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。【璧人】称赞人仪容美如璧玉。【璧谢】不受馈赠之物,并表谢意。|;
bì ①<名>墙壁;石壁。《促织》:「徘徊四顾,见虫伏~上。」 ②<形>陡直。《游黄山记》:「惟一石顶~起犹数十丈。」 ③<名>军营。《周亚夫军细柳》:「亚夫乃传言开~门。」 ④<动>安营;扎寨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使人止晋鄙,留军~邺。」 ⑤<名>边。《西厢记》:「一个这,一个那~。」|;
bì ①<名>本指青绿色玉石,后多指青绿色。《岳阳楼记》:「上下天光,一~万顷。」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:「接天莲叶无穷~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」【碧城】传说中仙人住的地方。【碧华】指月亮。【碧落】天空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「上穷~下黄泉,两处茫茫皆不见。」【碧血】指志士忠臣为正义而流的血。|;
bì ①<名>浴室。陆游《灵秘院营造记》:「下至庖厨~浴,无一不备。」 ②<形>整齐严肃的样子。贾谊《新书·容经》:「军旅之容,~然肃然固以猛。」|;
bì ①<名>矫止弓弩的工具。【引】辅正,纠正。《尚书·益稷》:「予违汝~,汝无面从。」 ②<动>辅佐;辅助。王禹偁《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》:「用是道~谐帝皇,则尧舜雍熙之化可致也。」【又】辅佐别人的人。《新唐书·房玄龄传》:「一日去良~,如亡左右手。」 ③<动>违背。《汉书·韦贤传》:「其争如何?梦王我~。」【弼亮】1.辅助,辅佐。2.指相位。【弼疑】指在君王左右担当辅佐的重任。|;
bì ①<形>一定;必然。《论语十则》:「人无远虑,~有近忧。」 ②<副>一定会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我见相如,~辱之。」 ③<副>果真,如果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王~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」 ④<动>一完定执行或实行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「罚莫如重而~,使民畏之。」 ⑤<动>坚决做到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「无参验而~之者,愚也。」|;
bì ①<形>破败;破旧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「侯生摄~衣冠。」 ②<形>衰败;衰弱。《战国策·虞卿阻割六城与秦》:「乘赵之~而瓜分之。」 ③<形>疲劳;困乏。《赤壁之战》:「曹操之众远来疲~。」 ④自称谦词。《殽之战》:「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~邑,敢犒从者。」|;
bì ①<形>腿瘸。柳宗元《起废答》:「少而病~,日愈以剧。」 ②<动>仆倒。法显《佛国记》:「王来见之,迷闷~地,诸臣以水洒面,良久乃苏。」【躄躄】行动迟缓的样子。李贺《感讽》:「奇俊无少年,日车何~。」|;
bì ①<形>至诚;诚恳。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「发愤悃~,信有忧国之心。」 ②<形>郁结在心头的愤懑和悲哀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「讲圣哲之通论兮,心~忆而纷纭。」|;
bì ①<形>谨慎;小心。《周颂·小毖》:「予其惩而~后患。」【又】告诫,教导。《尚书·酒诰》:「厥诰~庶邦。」 ②<形>勤劳,操劳。《尚书·大诰》:「无~于恤。」 ③<动>犒劳,慰劳。 ④通「泌」,泉水涌出。左思《魏都赋》:「温泉~涌而自浪。」|;
bì ①<形>轻慢;无威仪。 ②<动>布满。扬雄《羽猎赋》:「鲜扁陆离,骈衍~路。」|;
bì<动>予,给与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「先分其田以~宋人。」【引】委;委任。《新唐书·王世充传》:「以重官~李密,使讨贼。」|;
bì<动>宠爱。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黎氏》:「谢得妇,~爱异常。」【又】受宠,被宠幸;受宠的人。【嬖孽】受国君宠爱的小人。荀悦《申鉴·杂言上》:「~不生,兹谓政平。」|;
bì<动>郁结;梗塞。苏舜钦《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》:「常有物~塞于胸中。」|;
bì<名>宫殿的台阶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「至~下,秦武阳色变振恐。」【陛下】对君主的敬称。「陛下」本指陛下站的侍臣,臣下与君主说话,不敢直对君主,呼君主的侍臣转告,以示尊重,后来变成对君主的敬称。|;
bì<名>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遮拦物。陶渊明《止酒》:「坐止高荫下,步止~门里。」|;
bì<形>固执;任性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「而性矜~自高。」【愎过】坚持错误。《吕氏春秋传·诬徒》:「失之在己,不肯自非,~自用。」【愎谏】不听劝谏。《韩非子·亡征》:「很刚而不和,~而好胜。」|;
bì<形>芳香。《荀子·礼论》:「椒兰芬~,所以养鼻也。」|;
bìn ①<动>排斥;抛弃。《后汉书·赵壹传》:「恃才居傲,为乡党所~。」 ②<动>通「傧」,接引宾客。《论语·乡党》:「君召使~,色勃如也。」|;
bìng ①<动>合。《六国论》:「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,~力西向。」 ②<动>兼并;吞并。《过秦论》:「囊括四海之意,~吞八荒之心。」 ③<动>并列;挨在一起。《与妻书》:「吾与(汝)~肩携手,低低切切。」 ④<副>一并;一起。《涉江》:「腥臊~御,芳不得薄兮。」 ⑤<连>连。《芋老人传》:「固已贤夫~老人而芋视之者。」 ⑥<连>并且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一烈士事略〉序》:「予为斯序,既痛逝者,~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。」 bīng并州,古地名,在今山西太原一带。|;
bìng ①<动>病加重。《论语·述而》:「子疾~,子路请祷。」 ②<名>泛指疾病。《察今》:「~万变,药亦万变。」 ③<名>重病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「君之~在肌肤。」 ④<动>生病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「相如每朝时,常称~。」【又】<形>疲劳;困苦不堪。《捕蛇者说》:「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~矣。」 ⑤<名>弊病;毛病;缺点。《原毁》:「不如舜,不如周公,吾之~也。」《训俭示康》:「人亦嗤吾固陋,吾之~也。」 ⑥<动>羞辱;伤害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「非独见~,亦以~吾子。」 ⑦<动>担忧;忧虑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「君子~无能焉,不~人之不己知也。」|;
bò ①<动>分开;分裂。李白《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》:「巨灵咆哮~两山。」 ②<名>大拇指。【又】用拇指拨弦,弹奏。|;
bó ①<动>向前仆倒。《捕蛇者说》:「饥渴而顿~。」《治平篇》:「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~而死者之比乎?」 ②<动>事情遭受挫折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「与民贼相搏,踬~者屡。」 ③<动>败亡;破灭。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「故设用无度,国家~。」 pòu<动>毁坏,破碎。《吕氏春秋·行论》:「将欲~之,心高兴之。」|;
bó ①<动>抓扑;搏扑。《黔之驴》:「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~。」《石钟山记》:「如猛兽奇鬼,森然欲~人。」 ②<动>搏斗;搏击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「而乃以手共~之。」【又】撞击;拍打。《石钟山记》:「微风鼓浪,水石相~。」【搏影】搏击影子,比喻事之无成。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「夫匈奴之性,兽聚而鸟散,从之如~。」|;
孛攵 bó ①<动>拔除;推倒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「夫疾风~木而不能拔毛发。」 ②<形>兴起;旺盛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「及汉祖杖剑,武夫~兴。」 ③<副>猝然,突然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「~然攘臂拔剑曰。」 ④<名>通「悖」,悖逆。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「而二北阶宠,终用~慢。」|;
bó ①<名>丝织品的总称。《曹刿论战》:「牺牲玉~,弗敢加也。」 ②<名>泛指财物;礼品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受母钱~多,不堪母驱使。」【帛缕】丝缕。|;
bó ①<名>古代以伯(或孟)、仲、叔、季为排行。伯为长兄,老大。《诗经·何人斯》:「~氏吹埙,仲玩吹篪。」 ②<名>对年龄大于白己的人的尊称。《鸿门宴》:「愿~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」 ③<名>伯父,父亲的哥哥。《陈情表》:「既无~叔,终鲜兄弟。」 ④<名>古代公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位的笫三等。《殽之战》:「秦~素服郊次,乡师而哭。」 ⑤<名>古代管一方的首领,后世沿用尊称地方长官。《陈情表》:「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~所见明知。」 bà<名>春秋时诸侯的盟主,又作「霸」。《荀子·王霸》:「虽在僻陋之国,威动天下,五~是也。」|;
bó ①<名>草木丛生的地方。《涉江》:「露申辛夷,死林~兮。」 ②<形>(今读báo)厚度小,与「厚」相对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「狐裘不暖锦衾~。」 ③<形>微少;微薄;浅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儿已~禄相。」《促织》:「不终岁,~产累尽。」《陈情表》:「门衰祚~,晚有儿息。」 ④<动>减轻。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「~赋敛,广畜积。」 ⑤<形>(今读báo)贫瘠。白居易《杜陵叟》:「岁种~田一顷余。」 ⑥<动>鄙薄;轻视。《出师表》:「不宜妄自菲~,引喻失义。」 ⑦<动>通「迫」,迫近,靠近。《涉江》:「腥臊并御,芳不得~兮。」《陈情表》:「日~西山,气息奄奄。」 ⑧<动>通「迫」,附着,混杂。《狱中杂记》:「与饮食之所相~。」 bò薄荷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茎、叶可入药,有清凉香味。|;
bó ①<形>宽广;广博。《劝学》:「君子~学而日参省乎己。」 ②<动>增广,开阔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「参之《国语》以~其趣。」 ③<名>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。《史记·游使列传》:「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~。」 ④<动>赌博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「~鸡者袁人,素无赖。」 ⑤<动>换取;求取。《原君》:「以~我一人之产业,曾不惨然。」《促织》:「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,不如拚~一笑。」|;
bó ①<形>水浅。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「兀若枯木,~若穷流。」 ②<形>安静;恬静。诸葛亮《戒子书》:「非澹~无以明志。」 ③<动>停船;停泊。《泊秦淮》:「夜~秦淮近酒家。」 ④<动>止息;停留。陈子昂《古意题徐令壁》:「闻君太平世,栖~灵台侧。」 pō<名>湖泊,湖泽,如「梁山~」。|;
bó ①<形>盛;旺盛。《左传·庄公十一年》:「禹、汤罪己,其兴也~焉。」 ②<形>猝然变色。 ③<名>粉末,花粉。《齐民要术·饼法》:「干剂于腕上手挽作,勿著~。」 ④<动>争斗。柳宗元《憎王孙文》:「~诤号,唶唶强强。」 ⑤通「渤」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「东临~海。」 ⑥通「悖」,乖戾。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「为论如此,岂不~哉。」【勃谿】争斗,争吵。《庄子·外物》:「室无空虚,则妇姑~。」|;
bó ①<形>马的毛色不纯,后泛指颜色不纯。《汉书·梅福传》:「一色成体谓之醇,白黑杂合谓之~。」 ②<形>混杂;杂糅。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:「或理粹而辞~。」【又】不纯正。 ③<动>辩驳;论证是非。《旧唐书·王世充传》:「或有~难之者世充利口饰非。」【又】文体名. ④<名>传说中的猛兽名。《管子·小问》:「~食虎豹,故虎疑焉。」|;
bó〔磅~〕见「磅」。|;
bó向前倒下;倒毙。王禹偁《对雪示嘉祐》:「尔看门外饥饿者,往往殭~填渠沟。」|;
bó生气,不高兴。《吕氏春秋·重言》:「~然充盈、手足矜者,兵革之色也。」|;
bó香气浓重。郭璞《尔雅图赞·椒赞》:「薰林烈薄,~其芬辛。」|;
bù ①<动>率领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「瑜自~诸将接应。」 ②<量>军队编制单位。《失街亭》:「某为前~,理合当前破敌。」 ③<名>部属。《赤壁之战》:「瑜~将黄盖。」 ④<名>门类。《琵琶行》:「名属教坊笫一~。」 ⑤<名>官府;衙门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「还~白府君。」 ⑥<名>部门。旧时中央政府分设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。 ⑦<量>用于书籍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「则此一~开国血史可传也而不朽。」【部曲】本为军队的编制,后用来称号私人军队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「天名宗大族,皆有~,阻兵仗势,足以建命。」|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