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思想
พุทธศาสนา
佛教产生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,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。创始人释迦牟尼被弟子尊称为“佛陀”,意思是“觉悟者”。其信徒也以“成佛”为人生最高境界。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四圣谛、缘起法等。总的来说,佛教认为世俗生活充满了痛苦,生老病死、恩爱别离、怨憎相会等都是痛苦,而痛苦的原因在于人的各种欲望,只有皈(ɡuī)依佛法,通过潜心修行才能灭掉这些苦难。
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两汉之间。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佛教不断被中国化,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,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,并形成了中国化的佛学宗派,主要有三论宗、天台宗、华严宗、法相宗、律宗、净土宗、密宗、禅宗等。
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代表,是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。“禅”,是梵语,意思是静虑、思维修养。禅宗主张人人皆能成佛,佛在人心里,修行不一定要读经、坐禅、拜佛,日常生活中的行、走、坐、卧也都可以是修炼的方式。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自身实践,达到真正认识自我、脱离苦海的目的,所谓“一念顿悟,立地成佛”。净土宗也是广泛流行于中国普通老百姓中的佛教宗派,它也认为人人都可成佛,但理论色彩更淡薄,修行方式更简便、更民俗化,信徒只要反复念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就可以消除罪孽,死后就可以被阿弥陀佛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,过上福寿无疆的生活。
佛教传入中国,对中国文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。佛教的传入,丰富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体系,对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;中国诗歌、散文的空灵境界得益于佛教的精神;佛教石窟造像艺术的技法和素材,使中国的绘画、雕塑艺术受益匪浅;佛语、佛典和佛教故事大量渗入社会生活,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、俗语,丰富了汉语的表达,如“一尘不染”“心心相印”“跑了和尚跑不了庙”“临时抱佛脚”等等。